大电池、更耐用, 主流机型正在“挤压”三防机市场
- 2025-08-11 11:37:15
- 393
经常关注我们三易生活的朋友可能还记得,过去我们有为大家带来不少冷门、大多只在海外发售的“硬核三防手机”相关内容。当时我们就常常会想,这些机型虽然跑分不见得很高,但它们确实看起来就“皮实耐用”,而且巨大的电池容量更是能解决不少用户对于主流智能手机产品的续航焦虑难题。
然而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的这个想法却发生了变化。比如就在近日,当看到这款刚刚被曝光的“Oukitel WP210”时,我们不只是对它那神似魅族Note16的机背造型感到有点好笑,更重要的是在发现这款“硬核三防机”以13.7mm的厚度和311g的机身重量,却只换来了8800mAh的内置电池容量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已经是“怎么电池技术如此落后”了。
之所以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很明显是因为最近这两年主流机型在“高能量密度电池”这一关键性技术上,迎来了突飞猛进式的进展。
比如传统的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大约为300-500Wh/L,可手机行业最早在2022年左右出现的“硅氧负极”电池,能量密度就已经能做到700Wh/L以上。到了今年的新款机型上,甚至有厂商将手机超薄电池的能量密度做到了901Wh/L。
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今年的主流机型里,电池技术方面最激进的产品已经可以将电池体积缩小到“非主流品牌”一半、甚至是1/3的体积,同时还能实现电池容量不变。落到产品上,就是如今的一线品牌旗舰手机,电池容量已经普遍能做到6000mAh了。
更不要说那些专门主打“长续航”的主流机型,甚至已然开始向着8000mAh、甚至10000mAh进发,同时还能维持机身不变厚、不增重。照这个趋势来看,最快可能只需要再过一年,主流品牌的产品就已经能够在8mm左右的机身厚度里,做出超过小众品牌三防机15mm等级机身厚度才可能达到的电池容量。
这一巨大的电池技术差距,显然就有可能会严重削弱小众品牌三防手机的市场竞争力。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我知道一线品牌现在电池进步大,这说到底不就是他们砸钱从供应链那边弄定制或首发吗,二三线品牌总有一天也会赶上的。再说普通手机的电池现在是大了,可耐摔、防水性能,真能打得过厚重的专业三防机吗?”
别说,这还确实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电池。在如今这个一线大厂拼命卷电池技术的背景下,二三线品牌究竟还有没有追赶的机会呢?短期来看几乎不可能,但看长期不能说概率完全为零。因为手机的电池容量、或者说电池的能力密度,是不可能无限增大的,它总会有到达瓶颈的时候。
也许到了那个时候,一线的手机厂商会开发出新的电池技术进步方向,比如兼顾更快的快充、比如实现更长的寿命。但问题就在于,消费者对于“超快充”和“超长寿命”的敏感度,远没有直接增大电池容量来得大。因此真到了几年之后,二三线品牌确实就可能会逐渐能用上超高密度的大容量电池,不太至于像现在这样,一直被头部厂商“跨技术代次吊打”。
然而相比于靠“等待”就可能解决的电池技术难题,智能手机的防水、耐摔属性,反而有望成为二三线品牌永远失去的优势之一。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消费者对于手机电池容量的需求几乎可以说是无止境,大家永远会想要更长的续航、更快的充电速度,可手机的“耐用性”不是,毕竟这个需求是有明确上限的。绝大多数消费者想要的,并不是从几万米高空坠落也摔不坏的机身、或是能拿高压水枪冲洗的防水性,大家的要求其实很现实,只要手机能耐受日常的跌落、挤压、常见的雨水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浸水场景,就已经足够了。
要解决这些问题,过去二三线品牌的做法是给机身包上厚厚的橡胶,或是采用螺丝固定的密闭接口。但主流品牌不是这样做的,他们靠的是更精密的内部结构,以及更先进的新材料和精确的受力仿真设计。
从结果来说,这就造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现象,即很多一线品牌如今也推出了特别抗摔、高度防水的手机,而且它们并不厚重,外观上也几乎没什么特殊的“三防”元素。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既轻还薄的“一线品牌三防机”既足够应付大多数用户的日常耐用性需求,而且电池容量还足够大,甚至系统还优化得更好,价格也大概率反而会比二三线品牌的“硬核三防机”要低得多。
有的朋友可能会因此不忿,这样去“明抢”二三线品牌原本就小众的市场,“吃相”是不是不太好看?可问题就在于,一方面主流品牌靠的也是实打实的技术优势,而非什么营销挤兑(他们可能压根不屑于针对小众品牌做竞争性的营销)。另一方面,当所有人都知道手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比起头部品牌之间相互打“消耗战”,柿子挑软的捏、争抢原本被小众品牌把持的市场,反而就会成为最简单扩大份额的一种办法。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上一篇:与晋长安
- 下一篇:大爷摆摊自称送万现金无人敢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