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机器人价格腰斩, 中国芯能否逆袭特斯拉?
- 2025-07-24 16:31:10
- 963
当人形机器人尚在实验室中缓缓探索时,宇树科技突然推出两款产品,99万的G1与65万的H1一同发布,直接将行业均价削减了80%,这样这轮“技术普及”背后存在着哪些商业秘密,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个中国硬科技的突破事例。
价格屠刀下的精准暴击
宇树的定价策略非常具有代表性,G1主要面向教育市场发力,将人形机器人的价格设定在大多数高校设备采购可以接受的范围内;H1则聚焦于工业领域进行探索,价格相比国际同类产品便宜了近一半,2024年实现了1500台的交付量,这个数字与过去三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销售的总量相当,更为突出的是其“硬件开源”策略允许高校基于G1进行二次开发,这样一来,迅速催生了超过200个开发者生态,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市场营销的方式相比,效果要明显得多。
技术肌肉里的中国芯
对比特斯拉Gen3还在用致动器方案,宇树的“电机减速器编码器”三合一模块已经有了吨级产能,
别轻易被低价给骗了,这款“性价比还不错的产品”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先进技术:720度在空中完成一个回旋踢的动作,不光需要关节灵活,还得依靠每秒500次的实时控制算法才能实现;全栈自主研发的模块化关节,成功将减速器的成本降低了将近六成;更让人觉得了不起的是那只手指非常灵活的手,它采用了25个自由度的仿生设计,使得抓鸡蛋、握钢笔这类精细动作比外资竞品更加精准,也更加灵活。
从展厅到产线的惊险跳跃
在蔚来的工厂当中,10台H1正接受最后的检验,汽车零配件装配对精度要求是0,02毫米,宇树采用“视觉力控”融合的办法,把装配良品率提升到了99,3%。
更合适的方案是与科大讯飞展开合作,将语音交互模块打造为标准化接口,预计到2025年,这部分业务能够为硬件带来25%的附加价值。
但产线渗透率不到5%的现实显示出工业场景落地很严峻,
生死时速中的突围路径
眼下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产能这块儿,G1之前由于供应链出了问题而被紧急下架,这把过度依赖进口关键部件的弊端给暴露出来了,特斯拉的Gen3靠着供应链的优势,把单价给控制在了大概五十万元左右,宇树能够突破重围的关键在于“场景纵深”,借助从教育市场得到的反馈来推动技术研发,把工业场景细分成“感知、判断、执行”这三个标准模块,就跟当年手机产业从功能机往智能机转变的时候那样,重新搭建起了生态系统。
这场类人机器人的激烈战斗中,宇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打开缺口,不过真正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帷幕,特斯拉携带着万亿美元的市值强势而来,中国创业者得拥有更为厉害的技术革新——或许下一个热门产品会是能自主编程的“工业舞者”。因为在智能制造领域,能有凌空回旋踢的不单单是价格,还有不断进化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