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摸着比亚迪过河: 没有风险, 全是收益!

  • 2025-07-29 00:04:41
  • 442

吉利银河用2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00万销量,可以说是中国市场中,最成功的品牌。

25年上半年,吉利银河销量超37万台,按照现有的产品规划来看,今年吉利银河完成80万年销量,问题不大。

但这不可能,在吉利银河的产品规划序列中,还有更加重磅的银河A7、银河M9等产品要登场,这意味着今年吉利银河的销量会更高。

听吉利的意思,吉利银河今年努一努力,是要冲100万销量的。

销量从哪来?从吉利银河的现有产品序列不难发现,销量最多的车型,无一不是“摸着比亚迪”过河的产品。

星愿,标签是“海鸥的价格、海豚的产品力”,上半年销量20万,市场价格7万左右,定位电动小车。

星舰7,标签是10万级混动SUV,上半年销量7万多台,明显是奔着宋Pro来的,而且在价格上要比宋Pro更低一些。

银河E5,标签10万级纯电SUV,上半年销量5万多台,平均月销量接近1万,转化“元PLUS群体”。

上市不久的星耀8,目的纯粹,就是要从海豹DM-i、汉DM-i手中抢一些份额出来,目前单月销量1万台左右。

这些车型也算是“款款有销量”、“终端有力量”,对比一下其它车企“上一台凉一台”的尴尬局面,吉利银河也算是在这个相当内卷的市场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线。

技术方面,吉利也算是目标清晰。

做“神盾短刀”电池,践行的就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短结构”的电池优势,就是内阻更小、发热量更容易控制,电池后期因为健康度下降,会导致内阻增大。

内阻增大的结果就是,放电能力减弱,导致动力下降、充电速度变慢、自燃概率增加,“短刀”设计能优化这一问题,保证后期也拥有不错的稳定性。

比亚迪验证了“短刀”的可行性,吉利直接就上了“神盾”。

DM-i的策略是经济优先,eCVT的工作模式很简单,70km/h发动机压根就不直驱,80km/h以上,发动机进入到直驱模式,可以一边充电,一边驱动车辆。

没错儿,吉利的EM-i也是这个工作逻辑,70以内发动机是增程,80以上是直驱。

有那个味道了,对于用户来说,那是绝对的省油,日常代步直接就是EV纯电模式,电池包亏电了,发动机低速只发电、高速直接驱动车辆。

前两天刚试驾了银河A7,预售价10万-13万,EM-i动力、短刀电池,4米9的尺寸,虽然没有明说,但对于那些想要买混动轿车,手握10万预算的用户群体来说,银河A7就是奔着秦L和海豹06来的。

现阶段,吉利银河最成功、销量最猛的车型是吉利星愿,单月销量4万台,创造了中国市场中增速最快、销量最高的成绩。

其实吉利在设计星愿的时候,就是揉合了海豚&海鸥的特性。

此前我们说过,中国乘用车市场中,曾经出现过两家400万量级的巨型企业,一个是大众集团(大众、奥迪、斯柯达),另一个是通用汽车(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通用五菱)。

如今的中国乘用车市场中,比亚迪负责披荆斩棘,去年已经率先完成了400万年销量目标,吉利则是330万量级收尾。

吉利今年选择走比亚迪验证过的技术,必然会少走很多弯路,对于吉利来说这套思路全是收益,没有风险。

中国市场的消费者是妥妥的保守派,不求个性、拒绝变量,哪家靠谱、省钱就买哪家。这是比亚迪成功的秘诀,经济省油、价格优势突出,今年吉利也是这个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