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 你知道这五年我怎么过的吗?

  • 2025-07-17 11:18:49
  • 864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

“五年,五年了,你知道这五年我怎么过的吗”?

电影《扫毒》中,阿伟(张家辉)一句台词,歇斯底里地倾诉了过去五年的惨痛经历,同时也开始了覆灭毒老大的“反攻”。

在汽车行业,也有一群人,在过去五年过着非人的生活——合资品牌。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从2020年的超过60%,跌到了2024年的34.8%,总销量蒸发了1000万辆!

他们的五年未必比阿伟好过!好消息可能是,他们跌不下去了。被看作是“合资反攻元年”的2025年,合资品牌们已经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虽未必“吃得掉段坤”,但已然止跌,并回暖。

一份来自乘联分会的数据显示,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1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6%。同时,从具体企业来看,包括南北大众、南北丰田等均在上半年实现了逆势增长……挨了5年的揍,他们似乎终于醒悟了。

5年,从高高在上到……

5年前,合资品牌风光无两,中国消费者甘愿为其品质与品牌溢价买单,到手后,还免不了来一句“这车高级”。

但在过去五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BUFF加成下快速崛起,合资品牌的地位一落千丈,份额从当年的60%,甚至70%,跌到了40%以下。

与之相伴的不只是份额,事实上还有价格。抛开离谱的终端价格不谈,仅就指导价而言,2019年款、2020年款的上汽大众帕萨特,顶配能够卖到28万+,而今帕萨特Pro顶配不到24万。

除了销量数据与产品价格的变化,合资品牌的情绪也在被狠狠打击。

前有比亚迪、吉利猛攻合资A级车基盘,朗逸、轩逸等被夺走冠军,思域、卡罗拉等甚至守不住万辆门槛。后有小米等连造神迹,加钱、排队买合资的过去,如今换一个对象上演……当然了,还有动不动就“干翻合资”的自主品牌口号。

这五年,合资品牌们挨了很多揍!但变化也正悄然发生,大约去年开始,合资品牌主力车型频繁换代,凯美瑞、迈腾等以更高的配置、更亲民的价格走入市场;“一口价”、“终身质保”等营销手段层出不穷。

今年来看,一汽-大众包含原装备件的“双终身质保”、一汽丰田的“时光焕新”等更玩出了新花样。而挨揍过后反省并付诸行动,带来的则是肉眼可见的销量回升。

根据乘联分会的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零售量前十车企中,虽只有南北大众、南北丰田上榜,但它们的销量环比、同比均有明显提升。(广汽丰田环比提升,同比微降)

凭借“一口价”快速翻红的上汽通用也在6月销量同比猛增80.6%至4.7万辆;1-6月累计销量为24.5万辆,同比增长8.6%,终结了销量下滑的颓势。

种种数据表明,合资确有企稳趋势,但若以更深远、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呢?

更具有想象力的反攻空间和局部企稳的合资车企

以更深远的视角来看,合资车企的反攻空间其实具有更大的想象力。

今年以来,合资车企们的经营思路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更中国”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点。以南北丰田为例,2025年开始,丰田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深度本土化变革,将原本分散的中国R&D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建立起中国独立的研发体系,并将研发决策权从日本总部转移至中国,并强化与中国企业及现地供应商的合作。

同时还同步建立了“中国首席工程师(RCE)制度”,由中国人担任车辆开发负责人,让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环境与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年轻工程师拥有更大的权限,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定义汽车,以达到面向中国消费者的商品研发彻底本土化的目的。

而类似的做法在大众以及通用等在华合资公司上也有体现,比如大众在华与小鹏、地平线等中国车企或科技企业深度合作;上汽通用高管直言接下来所有的发展战略和产品开发都将围绕“在中国,为中国,甚至为全球”展开……而这种本土化的想象力,也正在部分示范车型中开花结果。

例如,“中国配方”的广汽丰田铂智3X如今销量仅次于汉兰达,一汽丰田bZ5的表现也比当年的bZ4X强了太多。当然,同样将产品定义权移交给中国的还有东风日产,旗下N7在今年6月的销量已经超过6000,仅次于品牌名宿天籁。这种本土化的想象力,在合资新能源上得以体现。

不过,需要提到的是,合资品牌的企稳在更广阔的视角下是“局部现象”。比如尽管有了新的增长极,东风日产的销量仍处于下滑状态,按照东风集团股份发布的销量公告,东风日产年内累计销量同比下滑幅度超过20%。

另一大日系品牌本田,在华销量也难言多好,2025年6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为58468辆。2025年1-6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315152辆,相较去年同期415906辆下滑24.2%。

也就是说,合资车企的企稳,目前更多围绕着大众、丰田以及通用展开。更具有想象力的反攻空间,与局部企稳的现象正是合资品牌在华的真实写照。

此外,合资车企当了五年的阿伟,但自主品牌当了十几年甚至20几年的阿伟,谁是耶稣都留不住的段坤,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