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关税谈判敲定15%税率, 背后反映出日本怎样的政治经济考量?

  • 2025-07-25 04:37:22
  • 396

要说日本最近这档子大事,可比东京迪士尼的过山车还刺激——跟美国的关税谈判总算敲锤了,15%的税率一锤定音,日本报纸都登得明明白白,再没啥可嘀咕的。可这背后扯出的连锁反应,能让你看明白日本政坛那点弯弯绕,比看《半泽直树》还上头。

先说说这戏的核心人物——石破茂。这老兄最近跟特朗普学了一手“反复横跳”:前阵子传他八月份要辞职,转头就出来辟谣,跟打摆子似的。懂日本政坛的都知道,这不是空穴来风。前几天自民党在选举里输得底裤都快没了,石破茂作为掌舵的,辞职压力跟富士山似的压在头顶。嘴硬没用,日本政坛的规矩就是“锅来了就得有人背”,可他辞不辞职,对中国还真不是小事。

别看石破茂在钓鱼岛问题上硬得像武士刀,可这人有个特点——务实。2022年进了防务省后,一次靖国神社都没去过,这在日本右翼里算个异数。更关键的是,他是中日韩自贸区的“铁杆粉丝”,天天喊着要推动三国贸易一体化,这态度可比那些只会喊“日本优先”的政客靠谱多了。

这次美日关税谈判,外界都说日本“妥协了”:答应给美国投5500亿美元,还说90%的利润留在美国。可懂行的都知道,这俩数跟画饼没啥区别。做过生意的都明白,“利润”这东西能调啊——成本多算点,开销多列点,账面上能常年“不挣钱”;5500亿听着吓人,可投到哪、怎么投,全是活扣。特朗普真正上心的,是这能给美国弄来10万+的就业岗位,好给选民交差。

那石破茂为啥差点要辞职?全是国内骂声逼的。日本那帮极右翼跟打了鸡血似的,喊着“日本优先”,指着谈判骂街:“凭啥15%的关税里不含钢铝?钢铝还得交50%,这不是卖国吗?”汽车关税降到15%,他们也不乐意,觉得“丢了日本的脸”。

可就在石破茂快扛不住的时候,日本股市给了他一剂强心针。丰田、本田、日产这些支柱车企,股价跟坐火箭似的——丰田一度涨了14%,最后稳稳停在10%;本田、日产也没差多少。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全球最大车企涨10%,说明啥?日本资本市场觉得这谈判“赢麻了”。要是小赢,股价顶多抖三抖;能涨这么疯,分明是企业界偷着乐:“这下在美国市场能多赚不少!”

股市一涨,石破茂腰杆立马硬了,出来辟谣:“谁说我要辞职?没的事!”他心里门儿清,日本车企是自民党的“金主爸爸”——丰田一家就给自民党捐了80%的政治献金,钢铁、重工这些巨头加起来,比所有在野党拿到的捐款多四倍还多。现在“金主”们用股价表态“支持”,自民党内想把他拉下马的人,也得掂量掂量。

虽说支持率跌了9个点,只剩22%,党内骂声没断,但石破茂算是看明白了:只要把企业伺候舒坦了,自己就还有戏。下一步,他肯定得接着给日本企业谋福利,这路数错不了。

可问题来了,那5500亿投去美国搞医药、半导体、造船,这三门都是日本的“看家本领”,技术上比美国还占点优势。钱投过去了,90%利润留在美国,日本能落着啥?说白了,这是给美国“输血”,自家产业反倒可能被掏空。

这种时候,石破茂只剩一条路——抱紧中国大腿。

你想啊,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年交易额超4000亿美元,而且中国对日本早就是贸易顺差了;日本唯一能赚着钱的顺差国,就剩美国。现在跟美国谈完了,关税定死了,想再从美国那儿多捞好处,难了。可日本企业要活下去,尤其汽车、电子这些巨头,离了中国市场不行——丰田在中国卖的车,比在日本本土还多;松下的电池,一半都供给中国车企。

更关键的是,咱海南已经封关了,中国正在划自己的贸易圈,搞内循环、稳外循环。中日韩自贸区要是早谈成,日本还能跟着中国的大市场喝点汤;要是再拖,等中国把周边贸易网织结实了,可能就不那么需要这个自贸区了。石破茂这点账还是算得清的。

所以啊,接下来石破茂大概率会更积极地推动中日合作。比如跟中国谈汽车零部件互认,让丰田、本田的零件在中日之间畅通无阻;或者推动半导体材料对华出口,毕竟日本的光刻胶、靶材,中国企业还挺需要。这些务实合作,既能给日本企业找活路,又能稳住他自己的政治基本盘,一举两得。

说到底,日本这关税谈判,表面是美日掰手腕,实则是日本在大国之间找平衡。石破茂的反复横跳,不是没主见,是被国内政坛、企业利益、国际局势逼的。而中国,就是他平衡棋局里最关键的那颗子——既不能得罪,又不能不靠。

往后看,只要日本车企还想在中国市场赚钱,只要石破茂还想保住乌纱帽,中日之间的务实合作就得继续。至于那些“日本优先”的口号,听听就行——真到了企业要饿死的时候,右翼的嗓门再大,也大不过丰田生产线的机器声。这就是日本政坛的现实:喊得再凶,最终还得跟着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