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大三排SUV纯电化: 蔚来坚守SUV造型, 理想长出MPV轮廓
- 2025-07-03 19:37:45
- 433
| 李斌不喜欢MPV
他提出第二起居室Living Room,他强调汽车设计inside-out。他不是不喜欢MPV的空间效率,而是不喜欢MPV外形轮廓的刻板印象。
男人天然对MPV没激情。选择两厢MPV,日常身份是驾驶员,会被贴上油腻人生的开始的标签。
| 蔚来与理想不同路线
高端大三排SUV目前有两种设计立场,理想Mega、i8系列和蔚来乐道的L90。
不过无论是理想i8还是乐道L90,他们共同的敌人是传统两厢MPV——腾势D9、别克GL8、岚图梦想家那种产品。
理想与蔚来看似盟友,但是他们的路线截然不同。理想派认为直接搞ONE-BOX风格的MPV。蔚来乐道认为外形应该保持SUV姿态,内部MPV化。
理想ONE-BOX的风格创造了全新的比例,Mega是很激进的产品。它的用户比大部分传统MPV用户年轻也说明这种特点。
如果把大型旗舰SUV产品分为激进用户与主流家庭用户,我们可以发现左侧需要更强的情绪价值,右侧则需要让主流用户更理解。
更大型的第三代ES8将要对抗宝马X7、奔驰GLS、路虎揽胜、问界M9等产品。
而乐道L90则要同时瞄准L9与i8的用户。
乐道L90的路线与理想不同,它在SUV这种主流姿态下最大化内部空间、最小化风阻系数、最多运动姿态。
总结而言:理想电动车更加激进,乐道L90更加主流,双方进入了对方的舒适区。
2025没有一处阵地不是血战。
| 大三排SUV的1.0\2.0\3.0时代
三排原点
国内最早的火爆大型座驾是GL8。8代表着最开始的座椅策略是2+3+3的8座布局。
中国市场对第二排的要求非常高,GL8事实上量产时采取2+2+3的7座布局。
大三排SUV 1.0时代
丰田汉兰达是市场探索大三排SUV的重要车型。2000年初期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产品长度不足4米8,但在2+3的基础上推出2+3+2的选配尝试。随着汉兰达车长逐步增加到5米,配合上丰田超强的空间利用率,汉兰达成为大三排车型的标杆。这种产品在中国有着巨大的用户规模——主流家庭用户。
大三排SUV 2.0时代
理想ONE是汉兰达之后中国市场创造的最具想象力的产品。
汽车设计最基础的认知,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场景。而空间如果可以有足够的电力供应,那么睡觉、看电视、高品质音响、空调、冰箱制冷保温、外放电等等场景就会激发出来。
大三排SUV 3.0时代
理想的Mega是大三排One-Box单厢MPV。
纯电三排旗舰SUV的代表是乐道L90。第三代ES8据说也会是三排。
相比2.0时代的理想ONE,蔚来家族的产品都是纯电的,而且可换电。它在空间利用效率和能耗效率上会超过2.0时代的产品。
2.0时代大三排增程车解决方案在总布置中的问题
理想ONE、L9、L8……解决里程焦虑,需要牺牲掉一个发动机和油箱的空间。发动机与油箱并不像电池包一样做成巧克力形态。“巧克力”可以塞到车的底部,从而创造车的巨大乘坐空间。
2.0时代的增程6座车会面对第三排坐姿不舒服\ 人坐得下行李装不下\停车打不开后备厢等问题。
如果不想牺牲这些空间,那么就要走纯电路线。
Mega2024年销量低于大家期望,设计不是核心问题,而是它的充电网络布局不够激进。
新的设计-新的体验-新用户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三角形。充电网络不足,新的体验还达不到完美。
按照斌哥的逻辑,换电站、充电桩的网络效应才能解决大型电动车的里程焦虑。
| 乐道L90为什么会抗拒理想i8的One-Box策略?
理想i8的微博KOL莱因哈特发布了i8与特斯拉Model X总布置的对比图。理想并没有放弃Mega的One-Box的设计思路。这张对比图展示了i8与特斯拉Model X的空间效率对比。i8的车头非常小,车身内舱巨大。
丰田应该没有想到大霸王Previa的姿态会被中国品牌进一步发挥到极致。
乐道L90总布置效率也很高,车头是全行业空间最大的前备舱。整体得房率达到81.5%。
乐道与理想空间差别在行李舱是否应该和乘员舱融为一体。
乐道采取当前标准SUV形态的考虑是中国消费市场左翼激进用户不足。Mega输出了足够情绪价值,但它的用户年龄低于预期,它对于家庭用户的唤醒能力不如L9。
蔚来手里拥有着全中国最大规模的左翼消费者。蔚来缺的是主流中产家庭用户。靠萤火虫?这不现实,萤火虫比蔚来还激进。要靠乐道。
于是在产品的设计定义上乐道要满足传统审美,要模糊掉燃油车和电动车的边界,两边人群都要争取。L90要冲击L9与i8两组人群。
蔚来乐道L90要摸着理想L8和L9过河。乐道L90的设计负责人Raul Pires(劳尔・皮尔斯),他在宾利、奥迪的经验给L90创造自己的独特性。1、乐道L90在设计上要做到空间利用率最大,同时车内氛围感拉满。 2、L90在高速的体验不输城市道路,这要求空气动力学特性拉满。 3、很多车好看精致但无聊,劳尔对车身比例、光影的控制增加了全车的空间意趣。他在设计时始终希望车是能照顾到全家人的,这当然也包括了为驾驶者提供充分的驾驶乐趣。
下面这张图可以描述L90的价值增长策略。
乐道的设计总布置可以看出什么功力?
一款产品是否好看,背后常常被忽视的是企业的技术能力。
一个人的眼睛宽度20厘米,心脏体积10升,因为没有脊柱身体里的神经没有总线……这个人会好看吗?靠拉皮能解决出街的问题吗?
硬件能力是美的基础。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的集成度,零部件的高性能与小型化才能为空间创造可能,满足了空间才能有余地设计入眼的外形。
乐道L90后电机340kW功率,蔚来旗舰ET9同款,可以对标其他品牌电动车双电机四驱。
L90可以选择双电机版本,前电机100kW,厉害的是纵向空间372mm。
372mm有多大呢?我军比美国海马斯还厉害的PHL-191炮兵装备轮式远程火箭炮的炮弹直径。
大家还记得蔚来第一代ES8电池厚度是多少吗?185.6mm。现在乐道L90的电池厚度是116mm。按照这种数据,在Z向空间上可以节约70mm。
核心零部件自研,就可以把它们封装成规矩的形状。内部空间设计时,平整才有价值。
乐道提出6人出行6人行李自由的背后是上面这些能力的集合。
| 类数码产品无聊感的产生与宾利背景的设计师的解决方案
我曾经与小米设计师有过交流。3C产品的设计语言,无论华为、小米还是苹果,放大10-100倍变成汽车会是怎样的感觉。它会和我们传统认知和习惯的汽车不一样。
精致依然精致,但问题在于苹果风格中缺乏情绪的部分会放大。时间久了,产品系列增加后,大家会觉得这不就是韩国整容美女么……
乐道设计负责人劳尔的解题思路可以从比例、曲面几个角度来描述。
游艇姿态的乐道L90
照片上看汽车与真实世界看汽车是不同的。照片会欺骗你。真实的车会比你想象中大。
L90这种大三排旗舰SUV必然要追求力量与霸气——告诉我,什么大车在追求可爱?
追求力量时会产生的问题是车在真实世界中容易看起来沉重。如果让车看起来不笨拙,设计师需要考虑它的运动感。
劳尔・皮尔斯有如下的解决策略
1 方形的前部创造体积感与力量感。
2 收缩的后部积蓄势能,如同绷紧的皮筋正在释放向前冲击的动力。
3 更加膨胀的轮圈与车轮(黄色箭头)。
4 两条侧面腰线引导视觉向上,增加车身下部的体量感(黄色箭头与蓝色色块)。
5 A柱角度倾斜在创造侧窗部分的长度蓝线(蓝线与蓝色箭头)。
6 车尾下坠的设计策略进一步压扁侧窗(蓝色向下箭头)。
7 这种比例姿态把大型运动SUV的特性发挥到极致(蓝色色块与黄色色块对比)。
空气动力学大师L90
乐道L90空气动力学控制的一些基本原则是:车头要圆。车与风接触时保持平滑——这是劳尔设计神奇的地方,从正侧看你会觉得L90的底部是方型巨石,但在车头高角度来看,车头是巨大的圆弧。
车尾呢?车尾是方的。这部分是要实现汽车空气果断分流。圆尾巴的汽车,空气与车身分离拖沓会造成湍流产生更多阻力。L90的车尾处理有3D雕刻感,也有助于控制风阻。
为了控制风阻,车身不能有过多向外凸出的肌肉,劳尔采取了一些技巧(障眼法)来表达出复杂的立体感。
比如L90侧后的肩线,不同角度观察它,它都创造出强烈的视觉进深感。
隐藏在车尾控制气流的小设计。
L90的曲面控制——3D、3D还是3D
为什么现在化妆要搞折叠脸?立体的脸在不同的视角下会有不同的感受。好看通过美颜工具实现,但是耐看是骨子里的特征。
化妆中折叠脸的本质与伦勃朗光很相似,利用光的布局与脸的起伏形成复杂的高光与暗部。
我们看一下曲面大师劳尔的“L90折叠腰身”——你再也不会觉得无聊吧。
我们看一下3D镀铬饰条,过去大家用2D感的装饰条贴在车上——这遇到的问题是它只向一个方向反光,它无法塑造出车侧面的进深(立体感),它也不会把光反射到车身其他曲面形成新的层次。另外劳尔的镀铬装饰从车头到车尾贯穿车身一周,非常严谨,没有突兀感。
劳尔的这些小细节成本会上升,但并不会高到离谱。劳尔:豪华感并不意味着成本贵到离谱。豪华感在于你对豪华的理解,有时候设计巧思可以帮你获得远远超过成本的感受。
| 乐道L90式SUV是否是时代趋势?
行李舱与乘员舱如果不能形成视觉上的分离或者使用上的隔绝,那么这种交通工具就存在客货两用的场景。设计师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增加乘坐感,而减少货车感。
乐道L90和美国Lucid代表着一种流派。设计上采取inside-out,内部优先,确保内部空间的最大价值。外形采取传统SUV姿态,车头因为总布置上的优势从而形成巨大储物空间。这样车头与车尾都可以放行李。车头放行李在中国这种都市中心高度拥挤,爆款车型车宽、车长都还在不断增大的国家,有相当不错的生活便利性。
当然,选择这种路线意味着不能做增程车。
在乐道L90之后,期待看到蔚来ES8的表现以及小米可能创造的三排旗舰SUV。
- 上一篇:易烊千玺演唱会
- 下一篇:陈坤白举纲一不小心成了年的朋友